今日份指点江山:
最近感觉,时间是一个轮回怪圈,现在的我就像十年前的我,心情类似,身体也类似,所以指点江山不能落下。
大数据除了给我们便利,还给了什么 wo
根据一些众所周知的事情,大数据是一些具备特殊特征的数据集合,同时,多年以来,一些公司辛勤耕耘于其中,我们的生活确实变得更美好
了,不是自己做的饭也可以很快到我的饭桌上,不是自己开的车也可以想去哪就去哪…… 这一切的一切,我在二十年前是从未憧憬过得,离那时的我太远。生活确实变好了,虽然我挺擅忘,仍旧记得,这些年,我可以随便吃点啥了(贪嘴本性)。可生活并未变得那般好。
从何说起呢?就从小视频说起吧。我上学时,那时是BAT的天下,如果我想获取信息,最简单的方式是百度一下,或者换DNS,Google一下,那时的网络环境相对简单,我可以很快捷的找到我想要的。那时的互联网,还沉浸在之前的互联网精神(共享)之中,虽也有吵架拌嘴,但最后大多不再发酵,可能那时我最想听得只是一句LZ好人,哪怕彻夜未眠。再往前的互联网,我没太接触过,也曾看过别人的传记,那时以文字论坛为主,能够沟通已是不可思议之事。说远了。现在,如果让大家去知晓某些讯息,一般很少会有人去百度了,包括谷歌(两者SEO并无太大差别,并无好坏之分),转而问讯视频APP,个人觉得也挺方便,信息由分散转为集中, 方式由集中转分散。经过多次问讯,视频APP一般就会描绘出你的样子,比如喜欢看美女、喜欢八卦、什么都可以等等(没有影射@当事人让去掉)。当然,如果没有描绘出来,那么这个公司多半已经倒闭了。这时候,视频(不局限于视频)APP会推送给你一些你想看的, 这样的生活简直太美好了,看到的都是喜欢的。
人皆爱美,何错之有?是我,我也想看喜欢的。可是,这并不是大数据,哦,不,是单纯的大数据。大数据其实是一种商业模式。不可否认的是,只有流通的数据才会产生盈利。在数据流通过程中,我们跟其他具备相同特征的人群汇聚在了一起,我们相互之间产生了商业价值,虽然我也不懂哪里来的。
在计算机看来,喜欢是一个单纯的词语。某个特定的人对于某个事物是有喜恶的,这种喜恶被计算机掌握以后,都会被记录下来,比如你越讨厌看到某些东西,在这类APP上,你越容易看到,因为这被计算机认为,你是喜欢它的。所以,冲突产生了。
前边提到过,信息确实是由分散转为集中的,那么人群也是,分属四海五湖的我们,可以因为某个视频、某个帖子汇聚在一起,或讨论、或争论,中间只需一个引子,便是待触发的火药包,当然这也无需在意,毕竟,屏幕对面是什么都有可能。
令人烦恼的是,大数据是一种商业模式。基于某些原因,在同一个视频下边,可能我们会看到不同的评论,我指的是每个人看到的评论不一样,这可比之前传的大数据杀熟可怕多了。更有甚者,针对特定人群推送特有的视频,针对老年人,推送婆媳关系,某某受欺负的视频,利用老年人的同情心,针对刚生孩子的宝妈,推送丈夫外边招piao、国产奶粉暴雷的视频,搞坏男女关系,针对宝爸,推送擦边美女视频,诱惑刷礼物等等。我对这些事相对比较讨厌,所以给我推送的是猫狗视频,前段时间一小女孩被恶狗咬坏肾脏,后续事件愈演愈烈,推送给我的视频也是群魔乱舞。总而言之,互联网世界,戏精挺多。
事件的倾轧并非是发文的原因。我越来越发现了一件事情,我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下降,而我也并非特例。我们的三观形成并非一日之功,其实说到底,是生活成就了我们,不是我们造就了生活,我们对万事万物的观感就是我们立身的基础。我曾经是学过数学的,我有一点经验,公理不证,其余皆可求证,要去求证,当辩证。辩证并非是思考的唯一方法,只是我个人的一种思路。当我去引证,去辩,去求,那我就是在思考了。现在,我只是机械的在获取没有营养的data。管他是什么数据帧、报文,还是别的什么,我不去关心,只是它的表征是个图片,是个视频,ok了,一笑了之。当我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越发的狭窄,我们的三观只会塑造成大数据想的那样。
可是我们距离人工智能又太远,所以我们多半还是在大数据的制裁下活的很好。希望人工智能到来时,万物为它加冕,它亦引导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明天。
本想写个朋友圈,写着写着,乱七八糟了,就当胡言,亦是妄语。技术本无罪,技术无国界,技术应得商业价值。
转载请注明来源,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,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。可以在下面评论区评论,也可以邮件至 1096485692@qq.com